“机器人频道|热点资讯” 800亿市场规模锁定!机器人行业影响4亿工作岗位揭秘投资新机遇

  原标题:“机器人频道|热点资讯” 800亿市场规模锁定!机器人行业影响4亿工作岗位,揭秘投资新机遇

  马斯克最近在2023年的股东大会上展示了他的最新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发展。马斯克透露,这个机器人在运动和力量控制以及环境感知方面有了显著的加强,显示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在快速迭代。他期待这款机器人在长期内能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并乐观地预测需求量有望达到100亿台。

  继续他的解读,马斯克表示Optimus将共享无人驾驶的软硬件技术,这使得其AI能力大幅度的提高。展望未来,他对人形机器人的可能性感觉到很乐观。他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这样的机器人将在很多领域中扮演逐渐重要的角色。

  同样,人民日报也发表了对人形机器人的积极看法。文章中指出,在当前数字化的经济蒸蒸日上、智能化、网联化、柔性制造日益推进的情况下,机器人有可能成为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有望为制造业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创造新的机遇。

  据太平洋证券的研报,虽然现在的人形机器人的AI系统尚不成熟,但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人形机器人的理解和生成对话能力已经体现出来。再加上特斯拉等行业巨头的积极入局,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可能会更快。

  NVIDIA创始人黄仁勋的观点是,下一波AI浪潮将是具有理解、推理和与物理世界互动能力的AI,这种“具身AI”与传统的具有物理执行能力的机器人不同。他相信,大模型能够最终靠图像、文字和具身数据的联合训练来提升其与环境的交互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为机器人注入“灵魂”。

  与此同时,招商证券的研报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认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AI+的终极应用,并持续印证“AI软切硬”的逻辑。他们预计,从2021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可能达到71%。伴随着这一发展的新趋势,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服务、人机协作等领域有极大几率会出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30年,全球大约有4亿个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如果按照20%的渗透率和15-20万人形机器人的单价来计算,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空间可能会达到12-16万亿人民币。

  综上,从AI技术到制造业,人形机器人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实现高速增长。

  机器人产业链包含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和终端用户四个主要环节。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考虑,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的开发展现了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趋势。

  根据中航证券的分析,软件部分,特别是算法等技术,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组成部分。特斯拉倾向于通过自家的汽车平台做软件共享或自主研发,这样既可通过自身在供应链和技术上的优势,也能够逐渐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至于硬件部分,特斯拉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寻求外部的供应商。其中,一些技术难度相比来说较低的零件,如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可能是外部供应商的潜在机会。对那些已经在技术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因此具有成本优势的零部件制造商,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可能会带来商机。

  在国内的机器人零部件市场,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市场占有率比较小,而且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毛利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国产化的空间非常广阔。一些国内企业已经在这些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它们的成功将有利于推动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1)在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要关注那些实现技术突破并可能实现国产替代的厂商,如绿的谐波、双环传动、汇川技术、中大力德、鸣志电器和奥普光电。这一些企业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望为公司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2)在机器视觉领域,奥普特和天准科技是值得持续关注的公司。这两家公司已在机器视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有望推动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

  3)对于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可以在全产业链上找到投资机会。这种“核心零部件生产+本体生产+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模式将有利于这一些企业获得优势竞争地位。

  4)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亿嘉和和申昊科技等公司特别的重要。他们已在能够服务各种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总的来说,中航证券的建议意味着,无论是在产业链的上游部分还是在与机器人行业紧密关联的其他领域,都存在着良好的投资机会。这不仅给企业来提供了稳健和持续的收益,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稳定的支持。

相关产品